给《我不是药神》打了三颗( kē)星。
能看,还行的意思。对新( xīn)导演文牧野来说(不考虑( lǜ)宁浩与徐峥的护犊保驾( jià)),电影拍成这样,已经是一( yī)种美德。
我突然反应过来( lái),翻了下被宣传营销方反( fǎn)复拉出来作比较的《达拉( lā)斯买家俱乐部》,打的也不( bù)过是四颗星。这个时候,《达( dá)拉斯买家俱乐部》变成了( le)一个美国好电影的形象( xiàng),尽量往它靠拢,就有了一( yī)道免遭批评的金牌。
只要( yào)提到价值,中国电影的标( biāo)准便会坍塌。
这里的价值( zhí),可以替换为“良心”,“真诚”,“勇( yǒng)气”,“不容易”,“排除万难”等一( yī)类词汇。
不难发现,它们的( de)确是《我不是药神》所讲述( shù)的主人公事迹,也被有意( yì)凸显放大。因此,给这部电( diàn)影提不同意见,变成了有( yǒu)风险的一件事:你要承担( dān)道德压力。
事实上,我更想( xiǎng)看到的,是这样的褒赞:比( bǐ)如王传君被徐峥骂完一( yī)个“滚”字,无需台词,红了眼( yǎn),对眼前人的突然魔怔,感( gǎn)到难以置信。天上落雨,他( tā)最后一个走人。电影在这( zhè)里,拍得好。
但我不喜欢的( de),是前后大发感言的两名( míng)老太(前一个被叱喝为托( tuō)),她们的表演模式,与横店( diàn)片场大呼青天老爷的群( qún)演模样,究竟有何本质不( bù)同?
《我不是药神》是有野心( xīn)的。
徐峥这个半路出家、亦( yì)非完人的投机药贩子,却( què)帮助了许多病患。电影并( bìng)非原型人物的翻版,他是( shì)否被美化,无需追究。但有( yǒu)个事实被电影模糊掉了( le),真正救了病人的,依然是( shì)那款被研发出来,攻克了( le)癌症的仿制药。
再看下其( qí)他人物设定,他们是如何( hé)变成一个个无处不在,打( dǎ)通阶层地域,连接家庭脉( mài)络的中国病人形象。
王传( chuán)君的角色,是个一朝患病( bìng),跌落谷底的上海人。重大( dà)疾病面前,表面风光的城( chéng)里人,一样倒血霉。
谭卓的( de)角色,是个爱护女儿的妈( mā)妈。孤儿寡母,有反差,有同( tóng)情,求生不易,无可辩驳。
黄( huáng)毛的角色,是个农村来的( de),没文化,眼神杀。充满希望( wàng),但已被大病抹杀了可能( néng)的年轻人。
神父的形象,是( shì)韩国电影里常见,推动民( mín)主化进程的基督教力量( liàng)(《我不是药神》也多重借鉴( jiàn)了与抗争有关的经典韩( hán)片)。无医可靠时,信仰能暂( zàn)缓痛苦。
据说,主流观众在( zài)心理上,大致是会排斥社( shè)会阴暗面题材的电影。面( miàn)对这些电影,他们需要正( zhèng)视整个社会已经被撕裂( liè),铁一般的残酷事实:原来( lái)还有另外一个阶层,许多( duō)群体,正遭受着非人、不公( gōng)和就地死亡的待遇。
这种( zhǒng)观影感受的痛苦折磨,会( huì)产生一系列影响:
一种是( shì)人心肉做的同情,也是“谁( shuí)不会得病”的吁天感慨;
另( lìng)外一种,是引发每个人对( duì)自己不作为,或者无所作( zuò)为,漠然以对,选择无视的( de)羞耻,刺痛和罪恶感。
《我不( bù)是药神》不可能没有考虑( lǜ)到这个反作用力影响。所( suǒ)以,即便组成了父子、母子( zi)、夫妻、全家福合影的中国( guó)病人团,电影要做的商业( yè)化(通俗化、戏剧化)还远远( yuǎn)不够。追逐、打闹、飙车和就( jiù)义,它们都被加入到电影( yǐng)当中,变成一组更好看、更( gèng)有卖相的群像脸谱。
我甚( shèn)至怀疑,连夜场疯狂砸钱( qián)钢管秀,也是出于这个目( mù)的。这个段落,同样是有辅( fǔ)助徐峥与谭卓情感线索( suǒ)的功效,但后来无疾而终( zhōng)不得见的处理,导致我对( duì)这个段落,产生了不同的( de)理解。
无论参照原型人物( wù)的深度报道,还是单就结( jié)尾黑底白字的普法进程( chéng)教育,明眼人都看得出,《我( wǒ)不是药神》的幕后黑,哪是( shì)一脸奸相的瑞士大药厂( chǎng),又或者,结尾的辩方律师( shī),底气敢再不足一些?
我知( zhī)道,我在这里抛出了一个( gè)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这种( zhǒng)不可能,就正如当下中国( guó),完全不可能存在“神作”。
徐( xú)峥的偏向虎山行,面对法( fǎ)律的示弱,抛弃病友的闪( shǎn)躲,目睹惨相的偿还,本质( zhì)上还是用同情来带动剧( jù)情,感动了执法者。
不是说( shuō),这样做就不行。只是,电影( yǐng)真的只能这样子?那牺牲( shēng)何用,愤怒何去何从。
这样( yàng)一部偏写实风格的电影( yǐng),最不缺的就是惨。一个观( guān)众突然被打动,是因为他( tā)不知道,或者没有做好心( xīn)理准备,原来片中人物会( huì)突然挂掉。《我不是药神》切( qiè)入现实,展现了一个中国( guó)人的命运可能,这会让许( xǔ)多观众受到内心震动。你( nǐ)很可能,也会成为一个无( wú)药可救的中国病人——没有( yǒu)任何穿越,或者再来一次( cì)的可能。
如此阐述,可能还( hái)是不够严谨。当下中国,不( bù)说大病,很可能一个顽疾( jí),就会让一个家庭家破人( rén)亡。这个时候,医疗体制,医( yī)保医患之类的现实问题( tí),立马山塌雪崩。呵,原来是( shì)早已经写好的魔咒。
病只( zhǐ)是引,死才是结。
所以,被消( xiāo)灭的,被铁拳击倒的,何止( zhǐ)是戴口罩的病人。《我不是( shì)药神》点到为止,要求他们( men)冲上街头的做法,显然不( bù)可行,也不可为,若依此就( jiù)说,它有《辩护人》或者《一九( jiǔ)八七》之类的勇气,还是有( yǒu)点太造神了。
从放弃治病( bìng)救人的鲁迅,到报复社会( huì)的恶性事件,眼泪是很自( zì)然的情感流露,说明人与( yǔ)人,还有存在起码的共情( qíng)能力。但不得不小心,眼泪( lèi)同样可能成为资本的麻( má)醉品,正如资本在电影里( lǐ),“荣幸”背锅。你也无法否认( rèn),为了扶正主人公,连《达拉( lā)斯买家俱乐部》也要找个( gè)撒气对象。但这不代表药( yào)监局就不应存在,法律就( jiù)不会出疏忽漏洞。穷,就真( zhēn)的有道理。因为各种原因( yīn),《我不是药神》都没有走得( dé)更深。
如果穷病是中国的( de)专利,那面对隔壁的印度( dù),我们是否还有体恤病人( rén)般的同情。多数人拒绝了( le)解,因为太远了,不相干。而( ér)观众为《我不是药神》落泪( lèi),只是因为他们进了电影( yǐng)院。
但我想说,穷病并不是( shì)中国的专利,正如不要因( yīn)为王砚辉在审讯室总有( yǒu)过人表现,就认为他事实( shí)无罪。这句话,搁在美国的( de)佛罗里达乐园,放在达内( nèi)兄弟的比利时,也会很有( yǒu)道理。人与人是不同的,比( bǐ)如以穷富作为显性标签( qiān),但人与人的性命待遇,不( bù)应该用金钱来衡量。命是( shì)自己的,不是别人的,更不( bù)是国家的。所以徐峥赶紧( jǐn)做的事情,是把儿子送出( chū)去。对于命运已然注定的( de)人们,唯一的希望,是放弃( qì)对安全的幻想。
这不是过( guò)时的幼稚天真,而是人类( lèi)文明不断进步,许多人甘( gān)愿为之牺牲的崇高天性( xìng)。说到底,救人的,还是药,而( ér)不是别的,泛滥的同情,还( hái)是撞车的精神。如果一个( gè)体制只欢迎你束手就擒( qín),那么,无论贫穷贵贱,下场( chǎng)都是死——只是死法有所不( bù)同而已。
穷,刺痛了国人。死( sǐ),才是没得救。
这药能吃,但( dàn)一点也不神。
